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首次亮相,绘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壮美蓝图。 认真梳理规划草案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热词频频出现。踏着“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强劲的鼓点,朝着未来五年发展宏伟目标,郑州正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关键词 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摘要】 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郑州解读】 打造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郑州将以“三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为核心,着力完善布局合理、联动便捷、功能完备、衔接高效的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全球通达、全国集疏的大通道体系,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三网融合、内捷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以航空网为引领,以铁路网为骨架,以高等级公路网为支撑,强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打造链接国际、辐射全国、带动全省、高度融合的交通网络;构建四港联动、无缝衔接的综合枢纽体系,努力打造陆空海对接、多式联运、“零换乘”的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多式联运、畅通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强国际、国内和都市区运输大通道统筹布局,努力发挥各种运输方式齐备、多式联运、衔接高效的综合性优势,全面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大物流体系,着力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跨境E贸易,加快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关键词 现代产业新体系 【规划摘要】 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郑州解读】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郑州将坚持国际化、智慧化、高端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持续构建以智慧产业为统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都市生态农业为基础,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努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着力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产业比重达到70%,工业增加值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150亿元,年均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85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按照“服务都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繁荣农村”的功能定位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产城互动、功能互促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规划摘要】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郑州解读】 走协调发展城镇化道路 郑州将以中原城市群“一极三圈八轴带”总体布局,按照“核心带动、组团布局、节点提升、联动周边”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大都市区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30万人。 优化完善区域规划,持续推动周边组团建设和发展,持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等各项工作;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推动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新农村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和道路、庭院、公共场地等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为基础,以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为支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都市区便捷交通工程,以“井字+环线”城市快速路网和内外环高速为骨架,加快“双环+放射”路网、道路微循环、静态交通等系统建设,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 关键词 创新驱动 【规划摘要】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郑州解读】 “三链融合”让创新成新动力 郑州将构建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三链融合”的大创新体系。 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2020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65%;推动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双提升,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互促进、相互衔接的创新链;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智汇郑州·1+7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培海内外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与驻郑高校、院所建立共引共享人才引进培育新机制,鼓励大师人才和团队在综合体等各类孵化载体内建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构建双创支撑体系,创新企业投融资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科技市场体系,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区,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金水科教园、郑州经开区为辐射区,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关键词 保障基本民生 【规划摘要】 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郑州解读】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郑州将把改善社会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继续抓好“实事”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完善以扶贫救助为核心,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孤儿供养等为配套,以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为补充的困难救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为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实现“全域郑州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增加1/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9人,千人病床数达到8.1张。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摘要】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郑州解读】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十三五”期间,郑州将坚持防治并举,强化源头控制,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美丽郑州。 加快实施蓝天工程。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范围,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继续扩大无燃煤区。全面完成燃煤电厂、水泥、化工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达标治理,实现全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推进工业锅炉烟气脱硫、低氮燃烧、高效除尘改造和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动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更加严格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排放标准。 加快实施碧水工程。集中治理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水污染,全面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自动在线监控。落实城区生态水系“水清河美”行动方案,完成贾鲁河、索须河、熊儿河等39条城区河流治理。 “十三五”期间,新造林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开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龙湖生态文化公园等大型游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关键词 开放新格局 【规划摘要】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郑州解读】 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郑州将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发挥经济腹地和双向衔接功能,强化商贸、金融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郑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2020年,郑州成为引领中西部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达到55%以上。 加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合作,支持企业联手开拓中亚、西亚、东欧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策划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沿线省份共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围绕郑州E贸易、郑欧班列、航空经济等三大开放品牌,以及中原文化、少林禅武文化等标志性文化品牌,塑造郑州国际大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形象。 统筹推进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建设自贸区,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 关键词 精神文明 【规划摘要】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解读】 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郑州将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精品文化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形成与国际商都相适应的多元包容文化,各类人文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国际化、常态化、品牌化。 在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及示范项目等创建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保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出彩郑州”系列活动、“郑州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 【规划摘要】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 常态的体制机制。 【郑州解读】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郑州将加快以“五单一网”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规范提升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4+4+2”党建制度为基础的基层治理体系,营造稳定、安全、和谐的城市发展环境和整洁、文明、有序的群众生活环境。 郑州将全面实施“五单一网”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推动行政权力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全面推广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行一站式和网上政务服务。同时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进一步放开公共资源市场,形成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格局;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探索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以及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服务、技术性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试点。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尽快形成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政府发展理念。 |
COPYRIGHT @ 202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东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371-69179109 0371-56589202 地址: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郑东)金融岛中环路5号东龙创鑫大厦